華電國際山東濰坊電廠
近日啟動了智能燃料管理技改項目
作為華電集團200萬千瓦大型火力發電企業
要在三年內實現
降低燃料成本、減少人為干擾
增加盈利能力、提升管理水平
燃料智能管理的既定目標
電廠燃料管理現狀:
濰坊電廠受原煤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通過采購大宗煤和低質煤,優化配煤摻燒效率來實現降低發電成本的目的。因此,原煤樣品制備、化驗的真實可靠性和配煤摻燒的精度成為目前燃料智能化改造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今年10月,濰坊電廠通過嚴格的供應商甄選,最終選擇與賽摩智能公司合作,賽摩公司在仔細調研了電廠的煤樣特點、工藝要求、管理薄弱環節等關鍵要素后,提出了以下五點核心應用方案:
應用一:復雜煤樣預處理
來煤顆粒度大,均在13mm以上,通過前置破碎、縮分、烘干預處理,將樣品制備成6mm標準樣,大大縮短后續的制備時間。
應用二:一套制樣適用多煤種制備
目前濰坊電廠的來煤主要包括褐煤、煙煤、無煙煤、煤干石、精煤等品種,煤種物理性質差異大,一套制樣設備需同時滿足多種煤質的制備。
應用三:在線全水測試前置: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全水分樣品的流轉環節和時間上造成的水分損失,在制樣環節加入在線全水自動測試系統。
應用四:智能配煤精準摻燒:
通過燃料智能化管理軟件,對稱重煤樣、配煤比例、發電熱量、發電價格等歷史數據分析對比,制定最優煤場取樣量、和最優原煤配比摻燒比例。
應用五:神經中樞——燃料智能化管控軟件
通過遠程集中監控系統、火車出入廠驗收管理系統、煤樣管理系統實驗采、制、送、存的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精細化管理。
項目實施后,可大幅提高燃料入廠煤采制樣、驗收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樣品的水分損失,每年可提升經濟效益500-1000萬元,項目取代了低效率的人工勞動,減少工作時間,降低勞動強度,可壓縮10-20%的現場操作人員,同時對防止利益流失、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